无农不稳,无粮则乱。农业,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。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守好“三农”基础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2023年北海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对我市今年加快打造农业强市作出了具体的部署。今日起,本报推出专题栏目“大干快上 拼出发展加速度”的第二板块“加快打造农业强市”,专门派出记者探访农业农村发展,讲述我市今年如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,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,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敬请垂注。
目标: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1万吨以上。争取我市纳入国家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,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5万亩,并以此带动土地综合整治、大中型灌区改造,以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【资料图】
——摘自2023年北海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近日,在合浦县星岛湖镇总江村的稻田里,村民随身携带一个装着秧苗的小桶,手拿秧苗,一抛一洒,一片翠绿的秧苗就稳稳立在田里。放眼望去,嫩绿的秧苗点缀着泥土,为农田披上新“绿装”。
眼下正值春耕时节,我市正全力抓紧抓好春耕、春播、春种等各项工作,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的热潮,为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局、起好步。据农情统计,截至3月30日,全市播种粮食33.54万亩、经济作物101.68万亩。
今年以来,我市连续召开全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,部署2023年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生产工作,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县区乡镇主体责任,确保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农户到地块;加快撂荒耕地治理,通过代耕代种、连片开发、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发展早稻生产,2022年以来已治理撂荒耕地1.6万亩,确保粮食增产增收。
合浦县统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打造西场镇优质香稻基地和白沙镇水稻旱直播基地,利用2022年粮食生产激励资金采购早稻、大豆、玉米等种子,直接把种子发放到粮食种植主体手上;铁山港区出台早稻生产补贴政策,对种植连片早稻50亩以上(含50亩)的种植主体每亩补贴200元……
一系列支持政策落实落细,有力有效地激发了粮食种植主体生产积极性,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与此同时,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我市已全面完成了2019—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7.8万亩;提前超额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7.27万亩;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4.3万亩已全部开工建设,建设进展为95.4%;2023年5.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市级批复工作,目前各县区正开展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。
春耕备耕事关全年粮食生产。眼下,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服务,全力解决春耕生产后顾之忧。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今年以来,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和监督检查,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假冒伪劣农药、肥料、种子以及哄抬物价行为,维护农资市场稳定;各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及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,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,提高新品种、新技术覆盖率;全市农机技术队伍300余人次深入基层一线,开展农机具集中检修和保养服务,确保春耕期间各类农机具、零配件和油料等物资装备稳定供应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07人次,检查农产品及农资生产经营主体541家次;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99期,培训人员2.03万人次,下乡指导4356人次;投入农业生产农机具17213台,完成机耕面积69213公顷、机播插面积16149公顷。
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1万吨以上。”的粮食生产安全目标任务,细化成一项项措施和呈现在不断变化的数字中,等待收获的季节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